建国后,被问当年为何没杀掉毛泽东,赵恒惕苦笑:他的能量太大了
他搞起“联省自治”的名堂,让省议会鼓捣出《湖南省宪法》,条文写得花团锦簇,又是“民权”又是“自治”,实则满篇都是维护他和地主、官僚的门道。
他搞起“联省自治”的名堂,让省议会鼓捣出《湖南省宪法》,条文写得花团锦簇,又是“民权”又是“自治”,实则满篇都是维护他和地主、官僚的门道。
1912年春日的长沙城,空气里弥漫着新旧时代交替的奇特气息。茶馆里有人悄悄剪去辫子,学堂外还有人捧着八股文章默诵。就在这片混沌中,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农家青年,握着一篇墨迹未干的作文,踏进了湖南第一中学的考场。
1951年中国台北地区透着湿冷的冬日,昏暗的茶馆里,七旬老者赵恒惕面对小记者的提问,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笑,缓缓摇了摇头,语气里满是历经沧桑的感慨。
在北京,有一条铁打的规矩,是毛主席亲自立下的:亲戚故旧,不管是谁,一律不准找他要官要工作。
1950年,陈毅在上海会见唐生智时,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“在国民党的一级上将中,只有你没打过我们。”
1951年初冬的台北街头寒气逼人。阔别大陆已逾两年的赵恒惕坐在昏暗茶室里,被随行记者追问一句:“当年为什么没把毛泽东除掉?”他抿了口冷茶,只回了半句:“他的能量太大。”话音很低,却带着掩不住的挫败。赵恒惕五年前踌躇满志,如今只能在异地回忆那场“棋差一着”。
“主席,刘策成已经到了北京,会馆的房钱都付不起。”——1951年5月7日黄昏,周恩来在勤政殿轻声提醒。毛主席放下手里的电报,眉心一皱,随即笑道:“老先生还是那股子倔劲,不劝自来。”